config

有其父必有其子

家庭系統理論,又稱博域(Bowen)理論這個心理治療的一種,以整個家庭為治療標的。這個療法看重整個家庭的情緒系統對其成員的影響,而不是只針對所謂行為異常的個人進行治療。這個理論有八個基礎概念,其中一個稱為「家庭投射過程」(Family Projection Process)。這個原則描述父母把自己的價值觀遺傳,或投射給子女的過程。這樣的投射(或傳遞)通常對受到父母最多關注的子女,影響最劇。而以撒就是亞伯拉罕家族中,那個最受關注的孩子。

我們從創世記 26:1-10 這段經文中,學到兩件事。首先讀到神再次與這位亞伯拉罕的後裔堅立祂的應許。另一件事,就是雖然亞伯拉罕犯這個罪的時候,以撒還沒出生,他仍舊犯了與父親一樣的錯。以撒在第 7 節到 10 節的作為,讓我們想起了他的父親在 12 章和 20 章都做過的事。這對父子都向他們寄居之處的人撒謊,說他們的妻子是他們的妹妹。雖然在亞伯拉罕的兩次事件中,撒拉(12 章還叫做撒萊)都被當地的王帶進宮過,而以撒的妻子利百加沒有,這不表示以撒比他父親高明。實際上正好相反。撒拉似乎兩次都在他們到達寄居地不久,就被帶進宮。單從這點上看來,亞伯拉罕的擔憂似乎有些道理(雖然這還是不足以合理化他的作為)。對比之下,本章第 8 節說他們在基拉耳住了很久,無論當地的人或王都沒碰過她。這就顯得以撒多慮了。

再者,不是神讓他留在基拉耳的嗎?而且上帝不是在不久前才應許要賜福予他、賜給他那片土地嗎?與 22 章,那個即將被父親當作祭物的時候,有信心的自己相比,他和父親在同一個地方跌了跤。這對父子倆,都害怕自己妻子的美貌,會讓他們陷入連神也救不了的險境。

以撒沒來由的擔心,不但顯出他不夠相信神,而且還差點害他周圍的人犯罪。無怪乎非利士人的王亞比米勒怎問他:「你向我們作的是甚麼事呢?人民中間險些有人與你的妻子同睡,那你就把我們陷在罪惡裡了。」(10節,聖經新譯本原文似無「險些」之意)神乎召亞伯拉罕,是為了要從他的後裔賜福全世界。而神就是定意要從以撒的這一支來傳遞這福。但他的謊言,差點害得這些在鬧飢荒的艱難時刻,張開雙臂接納他們家的人受咒詛。本該成為世上的光和鹽,並審判世界的人,竟然被一位外邦的王審判。

我們多少都會從父母,甚至家族中遺傳到一些價值觀、習慣,和情緒系統。其中有些帶給我們正向的影響,另一些則較負面。所有的人當然都希望去蕪存菁,保留好的,丟掉壞的。然而在大部分的情況下,這些烙印在我們基因中的情緒遺產,實在難以抹去。但信神的人,在這件事上是有盼望的。因著耶穌基督所賜的新生命,我們可以不需要與父母一樣,在同樣的事上犯錯。有太多不討神喜悅的家族傳統的枷鎖,因著個人願意把生命交給基督,而被斬斷的見證。

我神學院的一位教授本來應該是個酒鬼。基因檢測的結果,顯示他有極高的上癮傾向。而且他家族中的男性,幾乎都是酒精成癮者。這樣一個看似無解的遺傳鎖鏈,竟然在他這一代斷了。他相信這都是因為耶穌基督的緣故。耶穌基督能給我們一個新生命,和新的心,來斷開負面的情緒系統的枷鎖。

在你的家族中,是否有什麼價值觀、習慣或情緒系統是你所不喜歡的?不必向你的靈修夥伴分享任何細節,只要讓對方知道有或沒有即可。如果有的話,奉耶穌基督的名為彼此代禱,讓家族中不好的傳統和影響的枷鎖被破碎。